韬光养晦,最早出现在《孙子兵法》中:故善攻者,敌不知其所守;善守者,敌不知其所攻。此之谓胜有攻心无攻力之人也。故其战胜不复,攻城不力。故知战之地,知战之日,而胜半;知天之所助,不助之所,而胜千里;谋定而后动,必得所期。
这句话成为“韬光养晦”的前身。而“韬光养晦”出现在唐代杜牧的《赠别》中:
韬光养晦,奋发千钧之力。
这里的“韬光养晦”已经含义扩大——不仅指在军事上掩藏实力,也指为了慢慢积累实力而保持低调。
“韬光养晦”的核心思想,就是“不要贸然行动,要在保持低调的同时加强自己的实力和能力,以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。”
这一战略思路不仅运用在政治和军事上,实际上在很多领域都可以看到“韬光养晦”的影子。
在生活中,也要学会隐藏自己的才能,沉淀自己,不肆无忌惮地大肆宣扬自己的能力,这才是真正的韬光养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