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祭祖活动。古时候,人们根据阳历将一年分为24节气。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从4月4日(或4月5日日出前后)开始,到4月6日(或4月7日日落时)结束。由于清明时节,万物开始萌芽,春生夏长,所以也称“扫墓节”、“踏青节”。
清明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。在那个时代,周文王为了祭祀一个英勇的贤臣——介子推,创起了“上坟插柳”等祭扫活动。此后,祭祀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,清明节也就成为了扫墓祭祀的节日。
据史书记载,清明节当天是要扫墓祭祀的。人们在墓前添土加堆,插上柳枝,烧纸、烧香,给祖先磕头,表达对祖先的思念之情。此外,人们还会采茶、草,踏青游玩,祭祀神明、祖先,感念生者、怀念逝者。
现在的清明节,人们除了扫墓祭祀,还会进行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,如放风筝、荡秋千等活动,增加了更多的欢乐气氛。不过无论如何,清明节作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,习俗和文化价值仍然在中国社会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。